实时新闻 > 新闻详情

“寻访红色路,践行红色魂”

发布时间:2022-04-15

 


2021年6月26日,红潮视界几位伙伴参加了绵阳市互联网协会党支部举办的“寻访红色路,践行红色魂”党史学习教育。




第一站是江油市青林口古镇,青林口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建于元代,盛于明清。古镇里有保存完好的古街、古庙、古桥、古民居,具有典型的川北集镇风格。在当地讲解员符幼余老先生的引导下,大家首先参观了红军桥,随着符老先生满怀深情的介绍,仿若时光流转,大家回到了当年那个战火纷飞、可歌可泣的年代。



红军桥原名“合益桥”,始建于清乾隆57年(1719年),清光绪20年(1894年),当地商贾为解决场镇上的交通,繁荣商贸,集资又建桥楼,取“同舟共济,大家受益”之意,命名为“合益桥”。

 

1935年4月,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途经此地,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。红军撤离时,一位女红军干部因病不能随队撤退,便留在当地杨采发老大娘家休养。红军撤离后,国民党还乡团四处搜捕红军战士和苏维埃干部,杨大娘千方百计把女红军藏于夹墙中,不幸还是被还乡团查出来了,还乡团将女红军绑在合益桥上严刑拷打,女红军坚贞不屈,最后被还乡团杀害于合益桥上,壮烈牺牲。新中国成立后,江油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人民的要求,将合益桥改名为红军桥。


     
听完红军桥的动人故事,每个人的眼中都有泪光闪过,用符老先生的话来说:我们永远不要忘记,正因为有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的牺牲,才换来了如今的盛世太平。

     
接下来,大家还跟随老先生参观了粤闽会馆、文昌楼、火神庙、湖广会馆等景点。


时光如梭,虽然早已不见昔日繁华,但恍惚之间,那黝黑木柱撑起的戏台之上,仿似有人影腾挪,雕梁画栋间,旦角们一唱三叹,留下响遏行云的金凤之声,余音绕梁何止三日,时代精神终会长存。曾有“鸡鸣三县”之称的青林口,当年繁华,可见一斑。



第二站是王右木纪念馆,王右木是四川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和四川党、团组织最早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。


在纪念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下,大家回顾了王右木短暂却又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,数次被王右木艰难求索,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。


1922年9月,因《人声》报刊登揭露江油地方军阀和县太爷狼狈为奸、搜刮民脂民膏的罪行,王右木的大哥被囚于牢狱,二哥被酷刑致死。王右木悲愤至极,但革命的决心更坚定了。


他视金钱如粪土,在创立《人声》报时,他每月工资达到200大洋,相当于如今的月薪三万,可他却把所有财产全部用于了革命事业,而自己和家人却节衣缩食。


王右木被杀害于广州参加会议后步行回川的途中,选择步行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当时早已被大学解聘,失去收入后一贫如洗,无奈选择徒步。


     

王右木的一生是短暂的,牺牲时年仅37岁。从1919年五四运动后投身时代潮流,到1924年秋失踪遇难,不过5年时间。但他的一生是不断探索的一生,开拓创业的一生,勇猛搏击的一生。他学府执教,泽沃群英,为大革命培育了许多骨干。他巴蜀播火,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传遍全省。他艰苦创业,为四川党、团组织的建立奠定基础。他英勇奋斗,给四川地区无产阶级事业开辟了广阔道路。


     
经过这次学习,我们愈加感受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,更加坚信中华民族必将复兴,共产主义定会实现!



此生无悔入华夏,来世还在种花家!




咨询客服